扶贫纾困默默耕耘

近日的通胀升温和楼市价格变化,令社会再度聚焦于香港的贫富差距现象及贫穷问题。究竟香港特区政府怎样面对扶贫工作的挑战?

很多人简单地引用坚尼系数来诠释贫穷问题。然而,收入差距和贫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且,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和愈来愈多年青人选择不与长者同住,不少「零收入」但有一定储蓄和获子女供养的长者,在统计上都被归类「低收入家庭」。而只以收入理解贫穷的局限是弱势社群的多方面需要难以反映。因此,前扶贫委员会采用一套24项多元指标,以更准确评估香港的贫穷情况。

按照前扶贫委员会的准则,二○一○年由于本港经济表现强劲和劳工市场改善,香港的贫穷人数由上一年的838 300人显著回落9.4%至759 900人,相比二○○三年高峰期的1 027 000人,更大幅减少。

然而,不论数字多寡,最重要是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扶持。政府一直积极务实地配以新思维,提供更多到位的措施帮助贫困的一群。

现时,超过57%香港特区政府的经常开支投放于教育、福利、医疗和公共房屋。单是福利范畴,自一九九七年回归以来,经常性开支由200亿元倍增至422亿元,增幅达222亿元或111%。

我们秉持务实和三管齐下的策略推动扶贫工作:
一) 发展经济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 透过教育、职业训练和再培训,提升劳动人口竞争力;以及
三) 为有真正需要的弱势社群提供可持续的安全网。

前扶贫委员会的53项全方位建议,政府已经一一落实跟进。其中,在协助弱势社群 — 包括儿童及青少年、失业人士和长者 — 和推行地区为本的扶贫工作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展。

其中,减少跨代贫穷是重点的工作。除了大力投资教育外,我们特别针对弱势社群儿童及青少年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有效学习和全人发展所需的援助。在二○○八年设立的三亿元儿童发展基金,已先后惠及2 270名儿童。我们今年度将再加推5 000个名额,最终目标是令13 600人受惠。此外,劳工及福利局与多个部门合力提供的「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将分阶段扩展至全港18区;教育局亦会增拨资源加强推行「校本课后学习及支援计划」;新的上网学习支援计划亦在本月展开。

就业是扶贫和自力更生的关键。政府不断加强各类型就业╱培训及再培训计划,和加强就业支援。其中,再培训局本年度将提供130 000个培训学额。另劳工处将于今年底在天水围设立先导性质的一站式就业及培训中心,除了为求职人士提供更适切的就业服务,亦会为区内健全的失业综援受助人提供较深入和个人化的就业服务。

今年我们推出了两项协助基层劳工的重大政策。五月一日起实施的法定最低工资,以及将于十月起推出的鼓励就业交通津贴,标志着政府思维上的突破 — 在无损自由经济的前题下,适当介入市场为基层雇员提供有效的支援。

面对通胀压力,财政司司长今年宣布了一系列纾缓措施。当中包括刚于上周向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高龄津贴和伤残津贴的人士发放多一个月的津贴,以及为房委会和房协的租户代缴两个月租金等。

此外,政府会透过关爱基金计划为更多有需要的基层市民提供支援,例如向低收入长者提供家居清洁及陪诊服务津贴、为领取综援的租者置其屋住户和居于私人楼宇的综援住户提供津贴、为严重残疾人士提供特别护理津贴,和为正在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等。

随着人口老化,进一步改善对长者的支援也是刻不容缓。安老事务委员会继在二○○九年底完成有关长者住宿照顾服务的研究后,又刚于上星期发表了加强长者社区照顾服务的顾问研究,提出很多有用建议,政府会详细研究如何适当跟进,以贯彻推动「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的政策方针。

与此同时,政府将于本年十月把综援计划下的社区生活补助金每月金额倍增至250元,并将其适用范围扩展至包括非居于院舍而残疾属非严重程度、健康欠佳或年老的综援受助人,受惠人数达19万人。

上述只是部分较近期的扶贫纾困措施。总括来说,政府会继续默默耕耘、全力以赴,积极投放资源,推陈出新,帮助有需要人士,促进社会和谐。

2 0 1 1年 7 月 1 1 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