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伤健共融——雇主有角色

2016年12月04日

为响应联合国所定的「国际复康日」,每年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皆与香港复康联会和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携手,联同全港十八区区议会及其他相关部门、机构、团体及学校等,举办各项活动,推广伤健共融信息。我亦一连两天出席相关活动。

过去数年,政府投放在残疾人士支援服务的资源有增无减。康复服务的整体经常性开支已由2007- 08年度的166亿元增至今个财政年度的301亿元,增幅高达81%。单计劳福局、社会福利署(社署)、劳工处和运输署(复康巴士服务)方面的开支,经常性开支(不包括综援及福利金的相关款额)已由2007-08年度的28亿元,倍增至2016-17年度的57.5亿元。

推动伤健共融,最重要是提升公众意识,劳福局由2009-10年度起,已大幅增加公众教育活动的经费。除了筹办大型宣传活动、加强媒体宣传和地区推广,亦特别重视以年青人和学生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及巡回展览,因为教育是从小开始最有效。有见于此,今年复康日特别举办校际问答比赛,加深中学生对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认识。

促进残疾就业是重要的另一环。每年复康日其中一项重头戏,是举行「十八区关爱雇主」嘉许礼,以嘉许社区内聘用残疾人士的雇主。「十八区关爱雇主」表扬计划已是第九届,今年续办「连续5年或以上」关爱雇主大奖,藉以嘉许长期聘用残疾人士的关爱雇主。

今年获嘉许的雇主机构有174间,包括108间商业机构、37间非政府机构及29间社会企业。获连续5年或以上特别大奖的十八区关爱雇主机构共76间,包括46间商业机构、19间非政府机构及11间社会企业,令人鼓舞。

我常常强调,聘请残疾人士的雇主的出发点应该是着眼于残疾雇员的abilities(能力)而非其disabilities(缺陷)。我很高兴大部分获嘉许的关爱雇主都能够真正欣赏残疾雇员的长处,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并且乐意多走一步,为残疾雇员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

我鼓励雇主改变思维,创造环境,释放残疾人士的劳动力和潜能。

在推动残疾人士就业方面,政府近年推出多项措施,包括:

  • 加强劳工处展能就业科的「就业展才能」计划;
  • 提升劳工处为残疾求职人士获聘后提供的跟进服务;
    优化社署的「残疾人士在职培训计划」和「阳光路上」培训计划;
  • 社署的「残疾雇员支援计划」资助聘用残疾雇员的雇主购买辅助仪器及改装工作间等,让残疾雇员在执行职务时更有效率;
  • 社署的「创业展才能」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成立社会企业,为残疾人士创造就业机会;
  • 于今年3月透过奖券基金推出「在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单位推行朋辈支援服务先导计划」,由受训的精神病康复者作为「朋辈支援者」,分享复元经验,给予其他康复者鼓励,同时亦帮助朋辈支援者提升其复元能力,加强自信心,投入/重投就业市场;
  • 于今年10月透过关爱基金推行「提高在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下残疾受助人的豁免计算入息上限试验计划」和「为获聘于有薪工作的高额伤残津贴领取者提供津贴以聘请照顾者试验计划」;以及
  • 公务员事务局于今年亦推出了为残疾学生而设的实习计划,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亦让各决策局及部门有更多机会加深了解残疾人士的才干和潜能。

劳福局联同康复谘询委员会、香港复康联会及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于3年前推出的《有能者‧聘之约章》及共融机构嘉许计划,现时已有超过520间机构参与。

我们将会继续鼓励各行各业雇主以行动支持残疾人士就业,以及为残疾人士缔造无障碍工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