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贫富悬殊之坚尼系数

2021年8月8日

前言

香港有贫富悬殊的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在讨论这个问题及相关政策之时,我们必须对反映这个问题的数据有充分的认知。当中,最简单及最常用的统计资料便是坚尼系数;系数值由0至1,数字越高,收入不均的现象便越严重。

收入不均与贫富悬殊

由于收集住户的财富统计资料并不容易,准确度亦十分低,财富组成部分的数字亦不稳定,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中,所以现时香港只有收集住户收入的资料。因此,在贫富悬殊的分析中,我们主要是处理「收入不均」的现象,而没有处理「财富不均」的现象。一般而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不均的现象可能较收入不均的现象更为严重。不过,由于香港收集的住户收入数据,亦包括了由财富所产生的收入,换言之,收入不均的数据亦在某程度上反映了财富不均的情况。

住户收入的资料收集与计算坚尼系数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主要透过两种统计调查,收集住户收入的统计资料。一是持续每月进行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提供最新的数据;扶贫委员会亦会基于「综合住户统计调查」的全年数据作出综合分析,了解贫穷住户及人口的状况,以及评估政府各项政策的扶贫成效。二是每10年的人口普查及两次普查之间的中期人口统计,基于有关资料分析香港住户收入分布的情况。

由于在2007年前,统计处只公布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而相对大部分国家都只是公布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自然凸显了香港收入不均的情况。自2007年起,每5年统计处会利用人口普查或中期人口统计所得资料,就收入不均情况作更详细分析,并公布由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至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由于香港独居长者及两老家庭数目近年增加迅速,统计处亦会就只包括有经济活动成员的住户计算坚尼系数。另外,亦由于香港住户平均人数逐年下降,统计处亦会计算以住户人均收入为基础的坚尼系数。

表一:税前和福利转移前与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

年份 原住户收入 除税后住户收入 除税及福利转移后住户收入
2001 0.525 0.515 0.470
2006 0.533 0.521 0.475
2011 0.537 0.521 0.475
2016 0.539 0.524 0.473

不过,如上文指出,由于2007年之前统计处只计算及公布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有关数字已深入民心;即使于2007年之后每5年都有公布其他坚尼系数数字,一般传媒却仍只会聚焦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以凸显香港的「贫富悬殊」问题「严重」。香港的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与其他已发展国家/地区的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大致相若;但一般学者、传媒与时事评论员仍习惯以香港的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与其他已发展国家/地区的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比较,作为评论特区政府政策的前提,可说是苹果与橙的比较,却习非成是。

香港与国际的比较

在一般已发展国家/地区而言,城巿的收入不均情况都会较乡镇为高。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巿,亦是世界上主要金融中心,若要比较香港与其他地区收入不均情况,最合理的比较便是比较香港和其他金融中心的情况。以美国纽约巿为例,2015年以它的原住户收入计算的坚尼系数为0.551,较香港2016年的原住户收入计算的坚尼系数的0.539为高。

如上述,过往不少的国际比较都是以香港的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与其他国家/地区的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比较。以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报》(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为例,它采取的其中一个指标便是坚尼系数。在2020年的报告中,仍是采用香港的税前和福利转移前的坚尼系数,在64个经济体系中,香港排行第60;不过在2021年的报告中,改为采用香港的除税及福利转移后有经济活动的住户人均收入的坚尼系数,香港排名升了12位,排行48。

后语

上述的讨论与分析,是希望大家在分析与评论时,采取一个客观与较为公平的比较。就如上述洛桑2021报告,采取了一个较为公平的数字,香港的坚尼系数排名便升了12位,不过仍只是在64个经济体系中排名48,显示香港的贫富悬殊在64个经济体系中,仍是处于最高的三分一之中。下星期,再与大家讨论政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