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奥运推动智障人士发挥潜能

2016年06月12日

喜欢体育活动的人,相信最近都聚焦于刚刚展开的欧洲国家杯球赛,或者正在网上热议快将在巴西举行的201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传送。或许很少人留意到,香港特殊奥运会在上星期一举行了一个40周年启动礼,连香港无人不认识的前NBA篮球明星姚明也专程来港主礼,目的是鼓励智障人士发挥潜能,以及推动社会共融。

我很高兴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主席Timothy Shriver博士和他率领的高层代表团—─包括作为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大使的姚明先生,在马不停蹄的行程中仍来到添马政府总部跟我们交流。虽然姚明退役后曾多次来港,但我跟他初次见面,真有点「高不可攀」的感觉。

有关活动图片

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于1968年创立,现时全球已有超过170个国家/地区超过450万名智障运动员参与。我很高兴知道,香港早于1975年已扮演先锋角色,是整个东亚区第一个参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体。

香港特殊奥运会主席凌刘月芬告诉我,经过40年发展,香港运动员参与的运动项目已增至15项,于历届特殊奥林匹克世界比赛中夺得超过500个金牌、300个银牌及200个铜牌,成绩令人鼓舞。来年香港将派出47名运动员参与3月于奥地利举行的2017特殊奥林匹克冬季世界比赛。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国际特殊奥林匹克所推广的理念,即是透过推动智障人士参与体育活动,加深公众人士对智障人士的认识,提升大众对智障人士的接纳与认同。引用主席Timothy所讲,这其实是一个推动关爱共融的运动——「movement」。

姚明比我想像中温文,但当他向我分享他的信念,我完全感受到他心中的一团热火。他希望藉着成立慈善基金和担任特奥会形象大使,鼓励智障人士展现自我,建立自信及扩阔社交圈子。他告诉我,研究显示曾经参与运动的弱能人士,由于人际技巧较高,寻找工作时成功受聘的机会也比较高。

事实上,特殊奥林匹克亦积极推广各类非体育项目。其中,我很欣赏他们为2至7岁智障儿童而设的「幼儿运动员计划」。计划有助智障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发展运动技巧和手眼协调的活动,并将这些技巧透过运动应用出来。改善儿童社交能力不但能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亦能让他们更容易与同龄儿童(智障或非智障)互动及交往。

另一个有意思的项目叫「快来参加特奥」。该计划专为本港中小学生而设,希望从小向他们灌输正确知识,透过到学校举办「简介课程」,使同学能够正面看待智障人士。有兴趣者可进一步参加「基础课程」,认识特奥理念及为智障人士而设的康体活动,以及透过参与融合运动亲身接触智障人士。从小教育对于推动社会文化改变十分重要。

在2016-17年度,香港展能精英运动员基金为香港智障人士体育协会提供约190万元资助,发展7项重点体育项目;此外,基金亦分别为协会的37名残疾运动员提供超过91万元的生活津贴及为2名退役残疾运动员提供超过12万元就业辅助津贴。另外,社会福利署资助香港智障人士体育协会营办1间以智障人士为服务对象的残疾人士社交及康乐中心,让智障人士有机会参加及组织不同种类活动,以满足他们的社交、康乐及发展需要,并融入社㑹。

政府近年不断增拨资源加强康复服务,整体经常性开支已由2007-08年度的166亿元增至2015-16年度的286亿元,增幅达72%。在2016-17年,有关的经常性开支亦会进一步增加至301亿元。劳工及福利局、社会福利署(不包括综援及福利金的相关款额)、劳工处和运输署(复康巴士服务)在整体康复服务的经常性开支亦由2007-08年度的28亿元,增至在2016-17年度的57.5亿元,增幅超过一倍。

有见及早介入对需要康复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我们已获奖劵基金拨款,于2015年11月分阶段推行一项为期两年的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试验计划,为就读于普通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外展到校的康复服务。16间有经验推行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机构统筹跨专业团队为就读于超过450间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超过2 900个康复训练名额。除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外,跨专业团队会为老师/幼儿工作员和家长提供专业支援。

我们会全面检讨试验计划,以助确立若未来服务计划常规化时的模式。政府已预留每年4亿7千万元经常开支,令这个到校服务在常规化时可分阶段提供高达7 000个服务名额,务求能为有需要的儿童即时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