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安老院舍服务的发展
2021年1月17日
前言
资助安老院舍服务轮候时间长,而且愈来愈长,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自上任劳工及福利局局长,都经常被问到如何可以「实时」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答案都会包括:我没有魔术棒,实时变数千至数万个资助宿位,今天开展的项目,最快都要下届政府,甚至是再下届政府才会落成。我亦会举一个2017年初开幕的资助院舍例子,从规划的角度在1998-99年度已出现,整个相关发展项目宣布启动是2004年初,时间用了超过12年。尽管如此,仍是要「千方百计」,所以才出现短、中、长期的策略。
短期策略
有政党要求现届政府每年增加10间资助安老院,五年增加50间。就如上述所讲,我要懂得变魔术,才可实时变50间安老院,或是乘坐时光机回到十年前启动兴建工程。以每间安老院100个宿位计算,50间安老院便有5 000个宿位。所以,在2018年《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宣布会在未来五年于「改善买位计划」下增购5 000个甲一级宿位,相等于增加约50间一百个宿位的资助安老院。
在不会将一些私营安老院变成百分百买位,即变成「资助」院舍的前提下,我亦曾公开表示在宣布上述措施时,没有百分百信心可以达标,因要视乎巿场供应,以及现有私营安老院能否提升其服务质素至甲一级水平。政府在2019-20年度已新购942个甲一级宿位,而2020-21年度(截至2020年12月底)亦已再新购628个宿位。从安老业界得知,由于近年租金下调,有部分营运者遂增加投资,设立新的院舍或将院舍搬迁到更宽敞的地方,致使达到甲一级质素的宿位有明显增加,这应该有助未来数年达目标机会。
之前我亦曾指出,在改善私营安老院服务质素,要有carrot and stick ( 「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即是上述的增加买位计划,「大棒」则是进行修例,提升法定安老院员工比例和人均楼面面积的最低标准,政府仍在进行草拟修改院舍发牌条件的相关条例工作。同样地,这个修例工作,亦会有助未来数年达至买位目标。
中期策略
在策略上,以前提过要「寸土必争、多管齐下」,这包括「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和在卖地条款加入兴建资助安老院舍。前者鼓励和资助非政府机构透过扩建、重建或新发展,增加福利设施,当中包括了安老院;后者是在合适的卖地项目中,加入兴建资助安老院舍的要求。
此外,行政长官在2020年《施政报告》中宣布会邀请房屋委员会及房屋协会联同发展局,研究在未来公营房屋项目中,额外增加地积比率以供应约5%总楼面面积,作为社福设施用途,明显其中一类设施便是资助安老院舍。
经过多番努力,撇开正在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或详细设计顾问研究的项目,单是已获拨款兴建的安老院舍项目,由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一共有24间资助安老院( 详细参阅附件),约共4 300个宿位。当中七间,是透过卖地条款新加入的安老院项目。
长期策略
在2006年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当中,每千名65岁或以上的人口便应有17个护理安老院的宿位。基于种种原因,这个标准在2008年的版本中开始消失。直至在2017年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的建议下,有关标准于2018年年底重新加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列明每千名65岁或以上的人口便应有21.3个资助护理安老院宿位/护养院宿位 。这是为未来的规划工作,订立清晰的服务供应目标。政府亦会适时就这个规划标准,作出更新以切合未来服务需求的变化。
结语
正如开场白所指,我没有魔术棒,实时变不出成千上万的资助安老宿位。上述短期措施能否于现届政府任期结束前缩减轮候时间,仍是未知之数,我们仍需努力;而上述中、长期策略应为未来建立良好基础。不过,安老服务除了土地之外,还有人力和财务资源的挑战,过往的网志已有所讨论。日后发展,有机会再谈。
1 请留意现时标准与2006年版本的两点差异。一是2006年版本没有明言是资助宿位,而最新版本是指明资助宿位。这是由于由早年的福利规划中,所有宿位都是资助的,而现时的合约院舍有部分是非资助宿位,或称自资宿位。二是在早年的规划没有就护养宿位(Nursing home places)定立标准,而现时的资助安老院可以提供不同的护理安老宿位(care and attention places)及护养宿位的比例。
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获政府拨款兴建而未投入服务的安老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