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服务之远水与近火
2018年10月21日
前言
今年的《施政报告》长达6万字。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没有阅读整份《施政报告》,而大部分人都只是透过传媒报导,知悉较为有争议的部分。而不少人(包括部分立法会议员)的批评,误指《施政报告》中没有做这样那样。其实,只要用少少时间看《施政报告》相关的部分,便会知道更多。不少评论者亦没有翻阅另一份《施政纲领》,它更详尽列出来年施政各范畴的工作。虽然毛主席曾讲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香港是言论自由地方,没有看过《施政报告》的人仍然照样可以批评《施政报告》,只可惜容易以讹传讹。例如有一些评论指政府在《施政报告》中缺乏了安老服务,我且在这里回应一下。
要找近水救近火
香港资助安老院舍宿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轮候时间在过往近20年都是维持在两年至3年不等,近年更有明显的延长迹象。我自去年7月上任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后,便不断强调,就安老宿位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千方百计,寸土必争」来争取兴建资助安老院。
但我亦只能坦白地告诉大家,我们今天作的努力,直到有额外安老院完成兴建,都会是7年,甚至是10多年后的事,无助解决今天宿位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远水」。再加上人口高龄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我亦预告在未来数年,我们只会是「越追越落后」。「远水」不能救一个越烧越大的火。但难道我们便要让轮候宿位的长者坐以待毙?当然不是!
在《施政报告》中,我们定了一个大胆的目标,即是在未来5年,每年增加1 000个甲一级的「改善买位计划」的宿位。这个目标有几大胆呢?
「改善买位计划」于1998年开展,其间不断增加买位,至今已20年,我们只有约8 000个甲一级的买位。要在5年内增加5 000个,相等于增加约62.5%,而我们一般不会就合资格的私营安老院,「买」超过一半的宿位,否则它们便逐渐变相成为「资助」私营安老院。
要达至这个5 000的目标,及有足够长者愿意选择入住这些「买位院」,我们便要鼓励及协助私营安老院提升它们的服务水平,最低限度达至甲一水平,及足够的服务改善以提升它们的吸引力。当然,除了私营安老院外,我亦希望非政府机构可以利用自付盈亏院舍参与「改善买位计划」,提供更多资助宿位予轮候册上的长者。
虽然我们没有魔术棒,可以在数年间变多数十间资助安老院,但以平均每间资助安老院约有100个资助宿位计算,增加5 000个买位,相等于增加50间「资助」安老院。
此外,在《施政报告》中宣布在未来增加5 000个买位,亦是向私人安老院巿场发出一个明确的讯息:只要他们可以改善服务质素到甲一级水平,政府便可以向他们买位,换言之确保他们在改善服务的投资及所增加的经常性开支,可以有部分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回报。
与此同时,社会福利署亦正在检讨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的注册条例。虽然有关检讨仍未完成,但大家可以肯定的是:法例要求的服务质素基准,只会提升,不会下降,问题只是提升多少。
我们一方面大幅增加买位,另一方面,未来院舍注册基准可能会提高,政府向私营安老院营运者传递的讯息简单来说便是:请开始计划如何提升服务质素。
当然,要为长者照顾者提供支援,最重要的仍是社区及家居照顾服务。可惜,现时的服务不足,平均轮候时间9至11个月不等,与院舍服务同样出现可能不断延长的迹象。
由于人力的限制及香港的劳工巿场紧张,故增加家居照顾服务亦只能按部就班。在《施政报告》中,我们在来年将会增加2 000个改善家居服务的名额,即约等于在一年内增加约28%的服务名额。不过在社区照顾服务中,一个樽颈是日间护理中心名额不足。但由于找地方改建或兴建需时,亦是要多年后才能完成,同样地,我们没有魔术棒在数年内变多数十个日间护理中心,我们便要找一个「近水」的方案。
《施政报告》指出,我们会尝试在符合资格的私营及自负盈亏安老院成立长者日间护理单位,以增加日间护理服务的供应。理念上,这些安老院已有相应的支援服务及相关专业人手,只要有空间及增聘部分人手便可以开展全新的日间护理服务。而且,当有社区长者在安老院接受日间护理服务,若他们忽然有夜间暂托服务的需要,同一间安老院及长者本身便更容易承接相关的暂托安排。这种安老院暨日间护理中心的安排,在过往18年已开始在新的资助院舍中实行。现在我们要尝试的,是在达至甲一水平的私营安老院中实行。
在《施政报告》中,还有一个重要宣布:政府会推出新一期「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为参加计划的非政府机构提供适切协助,利便其规划或发展过程,使有关机构可就其拥有的土地申请扩建、重建或发展,以提供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负盈亏设施,特别是增加安老、康复和儿童福利服务名额。
后语
在《施政报告》中,一般只会列出已获得经常开支拨款支持的项目,而安老院由于兴建需时,有关经常开支要在接近完成前才会获批,所以来年会开始进行兴建的安老院,不会在《施政报告》中「报告」。不过,关注社会福利的议员如有出席今年7月9日的立法会福利事务委员会会议,或是有阅读当天的文件(附件4),便会知道在未来一年,政府会在10个选址开展兴建福利设施,当中包括了10间资助安老院及其他社区安老服务单位。这个一年内的开展兴建的数目,都可算是一个新高峰。虽然这些都是「远水」,但或许我们需要改变做法,将上述来年开展但多年后才会完成的项目都放在《施政报告》中,免得立法会议员「误会」及批评政府「放软手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