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共渡难关

2020年2月23日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财委会)在上星期五(2月21日),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300亿元防疫抗疫基金。当中有三项工作,将由劳工及福利局负责。其实,在上星期的网志中,我已经略略谈过有关措施。不过,由于大家比较关注我的「零口罩」用量,令到政策的相关报导也近乎零。因此,我今日会特别聚焦,向大家详细讲述两项措施和它们背后的考虑。

措施1——合资格在职家庭津贴及学生资助住户特别津贴

早前行政长官于1月14日公布,向失业一个月以上,而在今年四月之前曾领取在职家庭津贴(职津)或各项学生资助计划的人士,发放最多3个月的现金津贴。由于涉及审批程序,譬如审核申请人的失业证明文件等,我们预计最快要到今年十月起才能发放现金津贴,涉及金额大约1亿元。

但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向低收入住户迅速提供援助的需要,我们决定将这项措施简化,透过在职家庭及学生资助事务处的现有数据库,直接向每个合资格的职津住户和设入息审查的学前和中小学学生资助住户,提供一笔过的特别津贴,藉此减省审批程序,让更多低收入住户能够更快受惠。

我们预计大约58 000个职津住户及145 000个学生资助住户将受惠于这项一笔过特别津贴。就职津住户而言,其可获的一笔过金额相当于两个月的津贴额,而每月金额则按由2019年4月1日至财委会2020年2月21日批核最近一次提交(而最终获批)的职津申请中获批月份中的最高津贴金额。

至于学生资助住户,他们会获发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职津住户的整体平均每月金额(即2,320元)的两倍(即每个合资格学生资助住户可获一笔过4,640元(2,320元x2)的津贴)。这个「简化版」的特别津贴,预计整体开支约为9亿9,000万元,是之前1月份所建议的9倍。受惠住户无需提出申请就能自动获得特别津贴,我们预计在职家庭及学生资助事务处能够在4个月内开始发放款项。当然,4个月时间仍是偏长,我们仍会努力,越早越好。

如何支持所有失业人士?

在过往的立法会大会和人力事务委员会会议,多次有议员提出成立失业援助金,我皆表示若大家认真想成立失业援助金,必须一同讨论失业援助金与遣散费及长期服务金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供款问题,世界上没有一种失业援助金是既不需要供款亦不需要入息/资产审查的。不过,至今仍没有人愿意认真讨论上述问题。

近大半年,经济下滑,失业率逐步上升。坊间要求成立失业援助金的声音越来越多。近日,我曾与不少议员会面,商讨防疫抗疫之计。其中,有议员提出可否设立失业援助金,帮助所有失业人士。但事实上,如果设立一个全新的失业援助金以涵盖所有失业人士,将会涉及大量行政程序,例如申请人需提交他们的基本身份及住址证明、曾就业与失业的证明文件等。此外,更要建立新的计算机系统、招聘人员处理和审批申请、建立津贴的发放机制等等,估计整个工序完成都已是2021年,才能开始发放金额。但很不幸,由于疫情影响之大,我们的经济和就业情况已经变得非常严峻,所以我们的措施必须从简,否则低收入家庭的情况便会更恶劣。

所以,我们的当前急务是聚焦支持低收入的家庭,让他们能够尽快获得款项,一解燃眉之急。就算成立「临时」失业援助金,也是远水不能救近火。由于疫情的影响非常广泛,失业、开工不足、放无薪假、因要被强制检疫14天等等,影响既深且远,受影响的行业及雇员亦十分之多。当然最严重及最多人受影响的是零售、饮食、旅游和运输业,它们的上下游行业亦同受影响。刚获财委会通过的防疫抗疫基金,较为集中援助的是由2019年下半年已深受影响,至今面对疫情这更大一浪冲击的有限数个行业。下一步,便要待财政司司长公布的纾困措施。

措施2——支持幼儿中心

为控制疫情扩散,幼儿中心服务已经由1月下旬起长时间暂停,更可能有父母在目前的经济环境面临财政困难,当中不少可能不得不选择为子女退出服务。面对收入大减,部分幼儿中心可能无法维持营运。为协助幼儿中心解决财政困难,我们建议向资助及非资助幼儿中心(包括附设于幼儿园的幼儿中心)提供一笔特别津贴,包括每月2,100万元予258间受资助的幼儿中心,涉及约5 000名儿童;及每月3,400万元予299间非资助的幼儿中心,涉及约16 500名儿童,即每月5,500万元或为期4个月(2020年2月至5月)合共2亿2,000万元。津贴额将会根据每间幼儿中心在服务暂停前的学生人数及服务形式(全日或半日)厘订。这项措施亦是有鉴于2003年沙士一疫中,有幼儿中心因财困而结业,继而引致往后十多年幼儿照顾服务严重短缺给我们上的一课。

我明白大家对疫情感到焦虑和忧心,甚至引起一些恐慌的行为。不过,特区政府希望透过防疫抗疫基金一系列措施,可以令市民的生活尽快回复正常。当然政府仍然需要市民的尽力配合,大家时刻注重个人和环境卫生,以预防个人受到感染和防止病毒在小区扩散,并尽可能避免到人多挤迫的地方。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像当年我们对抗沙士一样,全社会同心抗疫,战胜这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