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者得以自强,老弱者得到关顾──劳工及福利政策相辅相成
2017年05月28日
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就业情况好,不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让市民各展所长,更可减轻社会福利的负担。近年出台的多项劳工及福利政策,包括法定最低工资、鼓励就业交通津贴、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低津)等,都以鼓励自力更生和持续就业为出发点。
本港最新的失业率维持在3.2%的低水平,近乎全民就业,总就业人数和劳动人口按年均继续稳健增长。事实上,自法定最低工资实施以来,香港经济持续扩张,劳工市场一直大致维持坚稳。
法定最低工资亦成功吸引更多基层劳工进入劳动市场,相比法定最低工资实施之前(2011年2至4月),就业人数增加了274 400人,其中女性占七成(201 600人),当中尤以较年长和较低技术女性的升幅最为明显(50岁及以上和较低技术女性的就业人数分别增加161 300人和112 600人)。在2017年第一季,低薪(即最低「十等分」组别)全职雇员(撇除最低工资不适用的政府雇员及留宿家庭佣工)的平均每月就业收入较最低工资实施前的季度上升了47.8%,扣除通胀后有19.5%的实质升幅。
就业情况向好,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个案数字持续下跌。今年四月底领取综援的个案总数为236 189宗,当中失业综缓个案自2009年9月连续下跌92个月至13 875宗,低收入个案则连续下降98个月至5 000宗。数字反映综援计划受助人以老弱伤残人士为主,只要就业市场稳定,大部分健全的受助人都会选择自力更生。
特区政府的福利政策,一方面鼓励有能者从受助走向自强,另一方面持续增拨资源,支援有真正需要的组群。扶贫、安老、助弱一直是本届政府的施政重点,并在资源投放上加以配合。与2012-2013年度本届政府开局之初的428亿元比较,本年度(2017-2018)社会福利的经常开支将增加至733亿元,5年间的增幅为71%,远超过同期整体政府经常开支的41%增幅,充分反映特区政府对支援弱势社群及有需要人士的承担。
本届政府在2013年4月1日起在公共福利金计划下增设「长者生活津贴」,现时惠及40多万名65岁或以上长者。为加强社会保障作为退休保障的其中一条支柱,政府今年从两方面优化长者生活津贴:第一,放宽现行津贴的资产上限以惠及更多有经济需要的长者;第二,增加一层高额津贴,以支援较有经济需要的长者。随着《财政预算案》于5月18日获立法会通过,两项优化措施皆会追溯至今年5月1日起生效。措施在全面落实后首年预计惠及约50万名长者(约占整体长者人口的四成),首10年预计共涉及超过755亿元的额外经常开支。
另一项在2016年5月推出的低津计划,以鼓励低收入家庭在职成员持续就业、自力更生为目标。政策设计特别关顾有儿童或青年的家庭,以促进向上流动,纾缓跨代贫穷。截至今年5月中,在职家庭津贴办事处共批出约6亿3,550万元的津贴。政府将会在今年年中就低津计划进行整体政策检讨,包括计划的运作、设计、扶贫和促进就业的成效,以及与政府其他援助计划例如综援、鼓励就业交通津贴等的相互关系。
扶贫、安老、助弱,持续关顾有需要的弱势社群,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理念;鼓励和支援有工作能力者通过就业自力更生,同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劳工及福利政策正是互相紧扣,相辅相成,使有能者得以自强,老弱者得到关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