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劳福笔记(五)
2020年3月29日
每年到这个时候,政府都要忙于处理排山倒海的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会议(特别财委会)提出的问题。今年不同的是,要同时处理很多与疫情有关的工作和会议。 「好彩」的是今年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要回答的问题数目,竟是8年来最少,更比去年少了28%,不过仍然有977题,执笔之日计算,「紧守」以政策局所收到题目数目的第一位。
今年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由于不少同事在家工作,大部分的处理工序都电子化了。要答一条问题要经过多少程序呢?不计分配问题和过程中的行政支援,例如一题与安老服务有关的问题,首先草拟答覆的可能是社会福利署的一位社会工作主任,完成后交高级社会工作主任、总社会工作主任、助理署长、副署长和署长,然后交劳福局的一位助理秘书长、首席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常任秘书长,然后来到我手上作最后审批。答每一条问题用了多少公帑?政府于2015年曾估计,用于回答每一条问题的资源约为4,500元。
对我来说,审批近千题(去年是1 350题)的答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温习」不少劳福政策与开支的资料和细节。事实上,我以前在大学工作时,每年都会翻阅特别财委会问题的答覆,当中有不少十分有用的资料,有助政策研究的工作。我在2004年离开立法会后,亦不时会透过民主党的立法会议员,问一些有助政策研究的资料。稍后,我会分享今年众多问题中的一些有用资料。先跟大家分享一些花絮。
今年首选有趣的问题是有关上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建议拨款200亿元购置物业作为提供地方营办社会福利设施之用。有很多议员(不论建制与非建制)都问购置物业的进度,当中一位更问还用剩多少钱。难道立法会议员真是不知道,至今财委会还未通过这个拨款项目吗?这不是唯一一个属上年度《财政预算案》而至今仍未获通过的财务建议。又如儿童事务委员会已成立近两年,一个负责有关政策以加强委员会秘书处支援的首席助理秘书长职位,仍未获财委会通过,而儿童事务委员会亦快要换届了。
最令政府同事们工作「效率提升」的问题,是一些与往年一模一样的问题,部分更可能忘了改年份,照抄往年的问题再问一次,如此一来答案当然亦只可以是原封不动。不过,我都曾多次怀疑自己有没有看错,为什么还要回答上年度《财政预算案》的问题,太多似曾相识(déjà vu),会感到有点混淆。本来,问题用了「去年」、「来年」的字眼便不需要每年都更改年份,但有一个问题问「上年度」的一个「新」项目,而这个项目其实是在2013年推行,所以「上年」已是2013年。时间虽则过得很快,但2013年却成为「永续的上年」了。
有关安老服务的特别财委会问题可算是劳福局范畴中最多的一环,当中有不少详细资料的确有助于政策分析。举例来说,从一些有关安老服务的答覆中,大家可获知由2015年至2019年,津助/合约安老院增加了8间,即平均每年只有两间,一般而言每间安老院的资助宿位约为100个。过往我都多次提到兴建一间资助安老院,由物色地点到完成兴建,往往要7至十多年,所以上述的8间安老院的兴建起动工作,都是在再前一届、甚至更前一届政府所启动的。就如今年启动19间安老院的兴建工作,到落成和入伙可能已是下一届甚至是再或再再下一届政府了。
从另一些问题的答覆中,大家又会知道在过往4年,平均每年约有15 000名符合入住安老院资格的新申请者。当然,在其他问题的答覆中,大家会看到每年有多少名已入住资助安老院的院友离世、有多少名轮候到他们却因种种原因又选择不入住,或是在轮候期间已离世等等细分数字。只要将众多问题的答覆整合分析,便能了解安老宿位的供求变化和趋势。不过,结论都十分简单,不论政府如何努力,就算以后每年都可以像今年启动19间资助安老院的兴建工作,都仍只是在「追落后」。况且上述需求的增幅在历史上并不算高,亦可算是十分稳定,但20年后的每年增幅更会是今天的4倍或以上。
当然,就如2017年公布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所指,长远策略除了修订《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加强规划工作外,更需要加强家居与社区支援服务,以及改善长者健康与加强健康管理,以延长长者的平均「健康寿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