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

2017年12月3日

昨天(星期六)凌晨,我剛從北京回到香港。這是我加入特區問責團隊四個月以來第一次內訪,選擇這個時間,主要是配合一個由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合辦在北京舉行的國際會議。我對上一次踏足北京卻已經是1988年了。但由於行程緊湊,拜訪了多個與勞工及福利局對口的部委和單位,大都是坐車點到點,或是整天開會,只能沿途看看市容,希望將來有機會才騎單車或漫步感受今天京城生活吧。不過今次的拜會交流都很有用,特別是當中一個交流會議及一個參觀。

其中一個下午,我們一行人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尹蔚民部長及其他三位司長/副司長作了一個很詳盡的交流。令我最深刻的便是國家同樣面對未來人口高齡化、總勞動力於幾年後開始收縮、及未能估計的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對勞動人口需求的一些分析和策略,不但有啟發性,亦令我再思考特區政府就未來勞動巿場需求可能出現的變化,作好策略性的準備。

我專程到了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參觀。這所學院是經北京市政府批准,以培育高級工業技師為主要任務,集職前教育、在職培訓、職業技能培訓鑑定、職業需求預測、就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業教育培訓學校。我們參觀了學院內的多元化教學設施--包括數控系和汽車系的教學設備。

由於我本人對汽車機械頗有興趣,年輕時還學過一點點汽車維修,所以特別留意汽車實訓中心學員的學習情況。由於國家的巿場規模,不少外國車廠都願意與學院合作,在那裡學員有機會接觸不同品牌的最新型號汽車,學習起來自然有興趣和效益。看來,有一些產業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市場規模才能承托起國家級的人才培訓基地。香港彈丸之地,雖然我們的職業訓練課程也有不少與機械維修有關,論規模自然大相逕庭。如果香港的年輕人能夠「近水樓台」,有機會到國家級的培訓機構學習,相信將大有裨益。

訪問後段,我一連兩天出席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合辦的「2013-2022年亞洲及太平洋殘疾人十年」中期審查高級別政府間會議部長級會議段。在大會中我交代了香港就有關開展規劃《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的工作,及加強「到校學前康復服務」,以達致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時間的政策目標。是次會議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在今次中期審查中,香港當然還有多方面需要改善,但亦已名列前茅,在有關「仁川策略」(建立對殘疾人士共融的社會)的多項指標中,排行第二,僅排於南韓之後。



有關活動圖片

有關活動圖片

有關活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