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暖流

2014年12月7日

這個星期氣溫下降,出現香港今年第一度寒流,社會福利署和各地區服務單位,已主動聯絡有需要的人士,包括獨居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向他們送暖和提供適切的支援。回想起兩年前的今天(2012年12月7日),我們經歷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財委會)的七次會議共二十九小時的討論,終於通過了長者生活津貼的建議,是本屆政府扶貧助老的首項重要送暖措施。今天,最新數據證實長者生活津貼有效紓緩長者貧窮問題。

隨著長者生活津貼於2013年全面實施,不少有經濟需要長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上星期在扶貧委員會發表的2013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貧窮報告)顯示,長者生活津貼對紓緩長者貧窮情況有着顯著作用,令政策介入後(即計及各種社會保障等恆常現金資助項目後)的貧窮長者人數近四年來首次錄得下跌。

隨著人口老化下退休長者增加,而按現時所採納只以收入量度的貧窮線計算框架,並無法辨識那些擁有資產及或沒有經濟需要者,在貧窮線下的長者人數預期會持續上升。然而,透過分析政策介入前後的數據,我們可以客觀看到政府投放資源推行的不同支援措施的成效。

根據2013年貧窮報告,政策介入前的長者貧窮人口及貧窮率比2012年上升31 700人及1.4個百分點至419 500人及44.9%,當然如前所述,由於不能反映出低收入高資產的情況,這數字無可避免屬高估。然而,數據亦顯示,在政策介入後,貧窮長者人口及貧窮率大幅下降至285 500人及30.5%,按年同比的長者貧窮率下跌2.8個百分點,這主要受惠於長者生活津貼的實施。

如果進一步分析長者生活津貼個案的地區分布(見附錄),可以看到最多受惠人數的地區,例如觀塘、葵青、黃大仙等,正是貧窮人口較多的地區,而政策介入後的貧窮人口下降幅度亦特別明顯。

任何政策的推行,難免面對不同持份者的不同意見,涉及公共財政資源的措施更不能不考慮承擔能力和可否持續,負責任的政府都必須要找出「平衡」點。長者生活津貼實施至今快將兩年,現時的受惠人士超過42萬人。試想想如果兩年前大家爭持不下,堅拒通過長者生活津貼,這42萬的長者仍在等待,少飲了很多碗暖湯。另外,我們會根據既定的調整機制,按截至2014年10月底的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變動,向財委會提交金額調整建議。倘獲通過,長者生活津貼將由現時的$2,285上調4.7%至$2,390。

過去兩年政府繼續透過扶貧委員會集思廣益積極推展扶貧工作,包括針對在職貧窮問題而早於今年7月已提交財委會,原本希望能在明年底推出,可惠及20萬戶共約70萬名基層市民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無奈有關建議受立法會拉布影響,推行時間表無可避免順延。我希望立法會財委會冰封的情況能盡快解凍,為有需要人士帶來暖流。

附錄

最新的(截至2014年9月底)按分區劃分的長者生活津貼個案數目(最接近的百位數)如下:

分區 個案數目
1. 觀塘 54 500
2. 葵青 41 800
3. 沙田 39 500
4. 黃大仙 39 000
5. 東區 36 000
6. 屯門 26 200
7. 元朗 24 200
8. 深水埗 24 000
9. 九龍城 21 600
10. 西貢 21 000
11. 南區 17 500
12. 荃灣 16 500
13. 北區 15 200
14. 大埔 15 100
15. 油尖旺 13 200
16. 中西區 8 200
17. 離島 5 900
18. 灣仔 4 300
總計   424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