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推算反映的雙重挑戰

2017年09月10日

統計處最新公布的人口推算數字再次提醒大家,香港未來面對的人口老化挑戰十分嚴峻,與此同時亦帶來勞動人口萎縮的挑戰。這亦是我上任以來一再強調要首要處理的工作,藉着作出更好的規劃和準備,減低我稱之為「高齡海嘯」在未來所帶來的挑戰。(註:我所指的「高齡海嘯」是指由2032年起急劇增加至2052年的85歲或以上的人口,見圖一。)

圖一:未來50年高齡人口的趨勢

圖一:未來50年高齡人口的趨勢

從統計處的公布中,大家都知道65歲或以上的人口,在2040年開始至2066年間,便穩定於250萬至267萬之間。我相信到15年後,我們或者不會再稱呼那些65多歲的人做長者,叫他們為哥哥姐姐或者更恰當。

要知道高齡海嘯的來勢有多猛,便要看表一的數字。正如上述,65歲以上的人口,到2041年是2016年的2.2倍,到2066年亦是2.2倍。不過,85歲以上的人口,到2041年是2016年的3倍,到2066年更升至4.4倍。而百歲以上的人口,到2041年是2016年的3.3倍,到2066年更升至14.2倍!日後,大家就不要祝人長命百歲了,因有機會是祝「少」咗!

表一:85歲+及100歲+的未來增長

  2016 2041 2066
65歲或以上 116.2萬 252.3萬
(2.2倍)
259.0萬
(2.2倍)
85歲或以上 17.3萬 51.8萬
(3.0倍)
77.0萬
(4.4倍)
100+歲或以上 3.6千 1.2萬
(3.3倍)
5.1萬
(14.2倍)

長者人口急增必然會為安老服務帶來挑戰。政府一直增加投放於安老服務的資源,資助安老服務的經常性開支已由2012-13年的約50億增加至2017-18年的約78億,增幅超過五成。三年前政府亦委託安老事務委員會(安委會)籌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計劃方案》),當時我本人亦以顧問身份直接參與研究。安委會在今年6月提交的報告中提出共20項建議,政府已着手展開跟進工作,並已優先進行一些措施以加強社區照顧服務。

安老服務的需求大幅上升,人手是一大挑戰。基層的安老服務人手今天已有雙位數的空缺率,隨着新一代教育程度提高,而現時基層勞動力的主要來源在未來十年間陸續進入退休年齡,相對高齡長者數目的倍增,其挑戰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計劃方案》建議加強人手方面的規劃,業界亦要探討如何增加使用科技和電子機械設備提升服務效能。

另一邊廂,按更新的勞動人口推算,整體勞動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將會由2016年的362萬上升至2019至2022年間367萬至368萬的高位,然後持續下降至2031年的351萬,至2066年更降至313萬。

當然,勞動人口收縮,特別是基層勞工數目不斷下降,不單是安老服務的挑戰,也是整個香港社會與經濟的挑戰。勞工處會持續推行一系列措施,推動年長人士就業,包括舉辦為年長人士而設的就業講座,在「互動就業服務」網站內加設專題網頁及加強空缺搜尋終端機的功能,方便年長求職人士獲取就業資訊和搜尋空缺;為僱主舉辦僱用年長人士的經驗分享會,邀請香港保險業聯會代表出席,向僱主講解為年長僱員投購僱員補償保險(俗稱勞保)的相關事項。

此外,我們亦應盡量開發和吸納不同的勞動潛力。僱員再培訓局一直致力提供以市場導向、就業為本的培訓服務,以改善勞動人口的就業能力,促進善用和開發香港的人力資源。這包括重點支援有特別需要的社群,例如較年長人士、婦女及料理家務者、殘疾及工傷康復人士、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人士。當然,我還沒有討論到託兒服務與婦女就業的問題,或要日後再談了。

面對將來的人口高齡海嘯及勞動人口收縮這雙重挑戰,實在需要社會上更廣泛的參與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