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笑著成長

2018年1月14日

去年大除夕,我祝願港人在新一年有新開始,告別一切的不愉快和不幸。但可惜事與願違,最近揭發多宗兒童懷疑被虐個案,在社會上引起很大迴響,特別是5歲兒童「臨臨」的不幸離世,更是震動全城。

剛過去的星期三,教育局局長和我到醫院探望臨臨的哥哥和姊姊,聽到主診醫生匯報哥哥身上的傷痕,不禁感到心酸難受。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樣,心情難免有點激動,更會問我們做少了些甚麼。稍靜下來,我們就會問現時的制度、服務、有關專業人士有甚麼不足之處,有甚麼改善空間,可以避免下一個孩子的慘劇,最低限度可以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在慘劇發生後,傳媒會向有關方面查詢,包括學校與政府部門。當他們嘗試回答記者的問題,作出澄清時,卻容易給人一種在「辯解」或是「卸責」的感覺,一時間難以說得清。

社會福利署就保護兒童權益,及確保懷疑受虐或已受虐的兒童得到保護,已制定了《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多年,亦在2015年制訂了《修訂版》,為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和學校等有關機構,提供合作指引。雖然有指引,但畢竟現時政府眾多部門、學校、機構都有無數不同範疇的指引,前線工作人員要掌握與適時運用所有這些指引,適當培訓、支援與督導是少不了的。

勞福局將會檢視如何改善現有的制度,及如何加強有關服務。坊間提出了不少的建議,例如在小學提供一校一社工、為幼稚園提供社工服務、為高危家庭提供個案管理、引入強制懷疑虐兒舉報制度等等,我們都會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力求改善服務的支援、配合及資源;亦會聯同社會服務界探討如何加強學校社工的支援、專業發展及督導。據我了解,教育局亦會探討如何提升校長及教師對懷疑虐兒個案的警覺性。

最後,我希望大家,不論是家人、教師、社工以至社署同事,都要多發揮同理心(Empathy),多關注身邊的小朋友或年輕人,提升我們的警覺性。有時候,只需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一點關心,多一點關懷,就可以避免悲劇發生。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確保我們的兒童及青少年能開心成長,笑著與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