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社署不可以代派一萬元

2020年5月17日

多年來就社會政策的討論,很多時我們都會聽到一句:「事情很簡單,政府只要如此如此做,就可以解決問題。」當然,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簡單,政府又為甚麼不採納有關建議呢?這個「看似簡單」的現象,亦不單出現在坊間,同樣地,可以出自決策層。當上政策局局長,我往往都要提醒自己,可能表面上簡單的講一句政策方向,甚至政策問題,都可能會令負責執行細節的部門和同事疲於奔命。俗語有云「說易行難」,做人「老闆」慎勿「隨口噏當秘笈」、「講一句、做死人」。作為問責官員,當然要耳聽八方,廣收意見,不過回到辦公室便須與同事們探討政策與執行的可行性,聆聽他們有甚麼實際困難。

剛通過的財政預算中有為成年香港永久居民,每人派一萬元。很早之前,坊間有意見認為可以利用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社保),便可以更早為現有社保受益人派發一萬元。問題當然不是按個掣如此簡單,在2011年向每名成年香港永久居民派6千元時,有同一個探討,結論是有關使用社保資料,不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要求,使用不合法,所以2011年時沒有使用社保系統。今年,再重新探討這個議題,結論是可以用,但有條件(稍後交代)。不過,再深入探討後,結論是在時間上及在工作優先次序安排上,不可行。為甚麼?

作為局長,在探討初期,我並沒有介入。但當我知悉社署在時間上及工作優先次序安排上有困難時,我便親自與社署探討,試圖找出可行方案。現有社保制度中,包括了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制度(「綜援」)、高齡津貼(「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受惠人士超過130萬人,18歲或以上約有123萬人。我介入的理由,很簡單,若能透過社保制度派一萬元,可為政府省去約億元的行政費,我有必然的責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電腦系統的調校

如上述,問題若果真是按個掣就完成了,基本上無需討論便可一口答應。在財政預算中派一萬元有兩個條件,一是在2021年3月31日前是18歲或以上,二是香港永久居民。現時社保的電腦系統是按現有所需功能設計,一般而言,一個透過投標或特別委託建立的軟件系統,只會局限於起初招標/委託時所設定的功能。要從系統找出誰人在某一個指定日子(即今次的2021年3月31)達至18歲,不是現有功能,所以要先進行系統調校,才能進行。由於平日系統忙於處理現行工作,有關調校及測試工作只可以在週末(最好是長週末)進行。問題之一是何時可以交出系統進行有關工作。時間不可以早於立法會通過財政預算,不能遲於六月底;前者,在探討時估計約為五月中(註:結果是5月14日);後者,若遲過六月底,便有可能與其它永久居民申請時間重疊,為避免有重複領取的情況,要作資料比對,有可能拖慢其它永久居民申請批准的程序。這在時間上亦不可行,因為在五月至七月間,社保系統需進行多次調校。

社保制度第一個調校是調整綜援健康人士資產上限,讓更多人士,特別是失業人士可以獲得援助,工作在五月內要完成,六月一日要實行。

社保系統第二個調校是為財政預算案中為社保人士派「雙糧」,工作是通過預算案後一個月內完成。即承諾是要於六月十四日前完成。

社保系統第三個調校亦是在五月至七月間最大挑戰的一項,便是要待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原應是今年2月1日實施的社保通脹調整及各項優化措施,涉及的修改有數十項。而最大的挑戰,便是要進行追補2月1日以來的差額(「backpay」),這是電腦軟件於兩年前更新至今第一次進行有關調校工作,能否「安然」完成,至今仍是一個令人心驚的挑戰。初步估計,財委會會於五月底通過有關項目。工作便要在六月至七月間完成。這些修訂是社保受助人的基本需要。

因此,可以騰出時間容許系統作調校及測試以處理派一萬元時,亦只會是七月之後。

社保制度派一萬元的工作程序

由於不是每一位領取社保成人都是香港永久居民,就算是居港七年亦不一定可以成為永久居民,所以調校系統後所抽取2021年3月31日滿十八歲的成人資料後,便要和入境事務處作資料比對。不過,問題不在這裏。在綜援制度中,以家庭作為單位,亦只有一個申請人的銀行戶口資料,沒有其他人士的戶口資料,若要包括他們在派一萬元的工作,社署便要向約10萬人查詢,索取有關資料。若不包括他們,便會引來混淆、查詢和投訴。這部分工作只會令現時因新申請綜援倍增所帶來的工作,再倍增。

上述有關個人資料的問題,亦會帶來額外的工作。雖然,廣義來說向社保受助人派發一萬元,可視之為「福利」用途,與社保系統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原意相符。所以,社署無需要向每名受助人索取同意才進行有關工作,但是由於用了社保受助人的資料,與入境事務處資料比對,而有部分人不符合資格(即非永久居民),社署便有必然的責任,通知這些收不到一萬元的受助人。現時,我們不知道有多少社保受助成年人不是永久居民,雖然數目應該不多,估計應有一萬至二萬人,繼而可能要處理一千至二千個查詢,及一百至二百個投訴。

就如5月3日網誌所指,由於近月申請綜援個案倍增,社署已採取了3管齊下的方法(簡化程序、內部人手調配、招聘已退休同事),力求能盡快完成審批工作,為有經濟需要的申請人,提供援助。加上上述的工作(調整資產上限、出雙糧、追補通脹調整、優化十多項綜援制度等等),社署社會保障部的工作,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若再加上派一萬元的工作,將會是最後一根稻草(the last straw),可令至社署工作崩潰。我作為局長,不可能要求社署同事放緩處理綜援申請,或是其他同樣重要的工作,以進行派一萬元的工作。我只可以對同事們說,這個政治壓力,就由我一力承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