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無遠弗屆
2016年09月18日
在中秋節前夕,我探訪了社會福利署社會保障辦事處分別位於西營盤和東涌的兩個前線辦事處,為前線同僚打氣,同時掌握基層脈搏。社會保障的整體目標,是為社會上有需要支援的市民提供協助。
顧名思義,社會保障辦事處是處理社會保障事宜,但不要以為這辦事處的同事只是在案頭處理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和各項公共福利金計劃的申請,其實他們除不斷四出家訪外,更要隨時候命,在有需要時提供緊急救濟服務。
緊急救濟是為天災或其他不幸事故如火災、颱風、水災、暴雨、山泥傾瀉、塌屋的災民,及因樓宇成為危樓而遭發出封閉令以致被着令撤離家園的受影響人士,提供熱飯(或以現金代替膳食)及救濟物品。
我到訪的中西及離島區辦事處,雖然他們的辦公室位於西營盤,但負責範圍卻遍及每個離島。由於探訪當天適值有颱風正移近香港,當區福利專員在天文台懸掛起一號風球前,已經前往視察一些通常較易受風暴影響的地區,例如大澳及其他低窪地區等,確保有足夠應急物資可隨時應用。同事們亦已作好可能要在中秋佳節出動的心理準備,幸好颱風及時遠去。
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同事們日常亦需要上山下海進行家訪,遇有一些位處偏僻的住戶,同事們很多時候需要日曬雨淋步行逾一小時,才能到達,可說無遠弗屆,確保能夠為面對生活困境的人士提供所需的經濟或物質援助,應付基本及特別需要。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與中西區及離島區社會保障辦事處的前線同事合照。
張建宗到訪東涌社會保障辦事處。
現時全港有四十一個社會保障辦事處,每月合共處理的各類個案逾1 058 000宗。當中,佔最多數是正領取每月2,495元的長者生活津貼個案,達到約436 000宗;另約228 000宗領取無經濟門檻要求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逾15 000宗是廣東計劃下的高齡津貼。
綜援個案數字則連續64個月下跌至接近241 000宗,是2001年4月以來新低。其中年老個案佔六成(約145 000宗);另外約三成是永久性殘疾和健康欠佳個案(佔17%或約42 000宗)及單親個案(佔12%或約28 000宗),而失業綜緩則連續下跌83個月至約15 000宗(僅佔6.3%),是1997年5月以來最低,低收入個案則連續下降89個月至5 600多宗(2.4%)。數字反映綜援計劃受助人以老弱傷殘人士為主,只要就業市場穩定,很多健全的受助人都會選擇自力更生。
與此同時,領取無經濟門檻要求的高額傷殘津貼和普通傷殘津貼者共138 000宗,其中約四份一是長者。總括來說,現時香港約117萬名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中,約84萬人(佔總數72%)受惠於各項公共福利金或綜援計劃。
社會保障在本財政年度的經常開支預計約421億元,即每天發放約1.15億元,佔政府開支12.1%,充份發揮扶貧安老助弱,構建關愛共融社會的安全網角色。
張建宗分別於中西區及離島區社會保障辦事處和東涌社會保障辦事處與前線同事會面交流,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和最新的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個案數字和趨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