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服務需切合不同年齡殘疾人士的需要

2017年02月19日

這個周末周日,我接連出席七個活動,當中有三個都是由殘疾人士團體舉辦,觸及殘疾人士生活的不同層面,也反映服務支援需要多元化和具針對性,才能切合不同年齡層的殘疾人士的獨特需要。

我上星期跟大家分享過,政府投放於康復服務的整體經常性開支,已由上屆政府開局(2007-08年度)的166億元增至2016-17年度的301億元,增幅高達81%。單是本屆政府,便已連續幾年增撥資源,除了全面加強對不同年齡的殘疾人士以至其照顧者的支援;亦致力促進殘疾人士在個人成長、教育就業、社交生活的全面參與。

今年《施政報告》繼續推出多項支援殘疾人士措施,不但彰顯政府的進一步承擔,亦貫徹政府支援殘疾人士釋放潛質,發揮所長的康復政策。

不同人生階段的殘疾人士有不同的需要。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零至六歲是接受訓練的黃金期,政府正推行為期兩年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讓就讀於480多間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約2 900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盡早獲得所需的康復服務。政府更未待試驗計劃完結,已預留每年4億6千萬元經常開支把計劃常規化,並分階段提供約7 000個名額,務求把輪候服務時間縮減到近乎零。

殘疾人士雖然有不同的限制,但亦有自己的潛能和才幹,只要給予適當的機會,同樣為社會作出貢獻。政府近年積極推出或優化多項計劃,包括為殘疾人士提供職業康復及培訓服務;為殘疾人士在公開市場提供就業配對服務;透過勞工處「就業展才能計劃」向僱主提供津貼鼓勵其聘用殘疾人士;透過社會福利署(社署)「創業展才能」計劃鼓勵成立社會企業為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推出「殘疾僱員支援計劃」,資助聘用殘疾僱員的僱主購買輔助儀器及改裝工作間等等。

截至2017年1月底,「創業展才能」計劃共批出約1億600萬元資助款額,成立111項不同性質的業務,累計共創造了約1 155個職位,包括約814個專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職位( 約70%),所聘用的殘疾人士主要為精神病康復者及智障人士,亦有部份為肢體傷殘人士、自閉症、視障及聽障人士等。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政府會向「創業展才能」計劃額外注資一億元,並將每項業務的最高撥款由200萬元增加至300萬元,以鼓勵非政府機構成立更多的社會企業,直接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殘疾人士就業的意義代表社會對他們能力的肯定和認同。昨天我很高興出席了香港復康力量舉辦的頒獎禮,表揚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障礙的復康人士。我要向這些堅毅不屈的復康在職達人致敬。

為切合殘疾服務使用者老齡化的需要, 政府自2010年度起共增加經常性開支約2億5千萬元,並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加強院舍和日間訓練單位的物理治療和健康護理服務,及提高「醫生外展到診計劃」的資助,加強展能中心暨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及日間社區康復中心的巴士服務等。今年的《施政報告》中,亦會再接再厲,增加全港16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的日間照顧名額及加強外展服務,以加強對居住於社區的老齡化殘疾人士的支援。

政府明白社區支援服務對精神病康復者的重要,投放的資源亦由2010年之前的6,500萬元增至今年的2億8千6百萬元。政府今年會繼續增加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社工及支援人手,加強外展服務;亦會繼續監察「在社區精神康復服務單位推行朋輩支援服務先導計劃」的推行情況及檢討其成效,以把計劃常規化。

硬件方面,透過36個發展項目以及「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在未來五至十年增加約14 400個康復服務名額。

在長遠規劃方面,政府會在安委會完成制定「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後,參考相關經驗,開展制定新「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