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社區照顧 促進居家安老
2017年03月19日
香港人口正加速高齡化,未來世代長者將對安老服務的種類和質素有更高期望,並希望能對服務選擇有更大主導權。另一方面,未來趨勢長者的整體健康將會更佳,因此我們會繼續透過推動「積極樂頤年」,讓長者保持健康活力,減少日後接受長期護理的需要。
然而,部分長者始終會有需要接受長期護理服務。即使有這個需要,大部分長者的心願仍是居家安老,希望在家人、朋友和鄰居的照顧下,在熟悉的環境頤養天年。只要有足夠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我們可以實現長者的願望,而毋須過早安排他們入住安老院舍。
安老事務委員會(安委會)在籌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計劃方案》)時已就有關課題與持份者深入討論。經過三個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公眾及持份者意見普遍認同「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政策方針,並認為應加強社區照顧服務。其中,不少意見指出一些因患病或意外入醫院接受治療的長者,在出院後其家人可能因工作或經濟關係,未必能及時提供足夠照顧,以致需要將長者送到安老院舍。很多長者縱使心裏萬分不情願,亦無奈地接受入住院舍的安排。但如果我們可以在長者離院初期即時為他們提供適當的過渡期照顧和支援,再加上康復治療,不少長者都可以在身體機能得到改善後繼續於家中安老。
另一方面,有意見認為現時長期護理服務主要集中提供予身體機能中度或嚴重缺損的長者,而對輕度缺損的長者的支援服務有所不足。如加強有關服務,將有助防止輕度缺損的長者因得不到所需支援而導致健康轉差,而需要接受進一步長期護理服務。
安委會認同上述意見,因此在《計劃方案》第二階段報告中,初步建議政府加強為剛離開醫院的長者提供的過渡期護理支援,以及加強為輕度缺損的長者提供服務。有見及此,即使《計劃方案》籌劃工作仍在進行,我們亦不失時機地採取行動。行政長官於今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宣布,邀請關愛基金撥款推行兩項試驗計劃。
第一項試驗計劃是為剛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提供所需的過渡期護理及支援服務。這計劃將採取「醫社合作」的模式,有需要過渡期服務的長者會由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轉介參加。社會福利署(社署)稍後會成立一個主要由社工組成的「中央工作組」,與醫管局緊密合作,為醫管局轉介的長者規劃其出院後所需的過渡期支援服務,並安排長者透過合適的服務提供者接受服務。
政府建議計劃於2018年第一季推行 ,為期三年,預計開支約為2億2,000萬元。三年內可為合共最少3 200名長者提供支援。合資格長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一般可按照社署「中央工作組」與醫管局合作為其制訂的出院支援計劃在社區接受不多於六個月的過渡期照顧及支援,包括臨時院舍住宿照顧及/或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另一項試驗計劃,是為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提供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社署會委託顧問設計及推行一套簡易的統一評估工具,並為參與計劃的服務提供者培訓評估員,以客觀及全面的標準識別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及其服務需要。計劃會引入個案管理模式,服務提供者會與合資格長者協商並為其制訂個人照顧計劃。
合資格長者可按其需要選擇合適的服務提供者及服務組合,每位長者每月可按其實際需要靈活地選擇合適的膳食服務,以至例如家居清潔、護送和購物等的家居服務。政府建議於2017年第四季推行計劃,為期三年。預計開支約為3億8,000萬元,在三年內可提供4 000個服務名額。
兩項試驗計劃皆會按用家的負擔能力,制訂共同付款安排,負擔能力較低的使用者可獲較多政府資助。勞工及福利局計劃於2017年5月提交建議予扶貧委員會轄下的關愛基金專責小組考慮及提交扶貧委員會審批。
上述只是眾多加強支援居家安老配套措施的其中兩項新建議。政府在2017-18年度投放在安老服務的經常開支約為78.4億元,較本屆政府開局2012-13年度的約50億元增加約57%。在2017-18年度預算開支的約78.4億元之中,約23億元是用於社區照顧服務。我們在這方面仍需急起直追,並會繼續投放資源。
事實上,財政司司長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預留300億元的撥款,為將完成的《計劃方案》以及未來新《康復計劃方案》中提出的措施,作出前瞻性的承擔,正突顯出加強安老和康復服務有必要,並且繼續會是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