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共渡難關
2020年2月23日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財委會)在上星期五(2月21日),剛通過了政府提出的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當中有三項工作,將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其實,在上星期的網誌中,我已經略略談過有關措施。不過,由於大家比較關注我的「零口罩」用量,令到政策的相關報導也近乎零。因此,我今日會特別聚焦,向大家詳細講述兩項措施和它們背後的考量。
措施1——合資格在職家庭津貼及學生資助住戶特別津貼
早前行政長官於1月14日公布,向失業一個月以上,而在今年四月之前曾領取在職家庭津貼(職津)或各項學生資助計劃的人士,發放最多3個月的現金津貼。由於涉及審批程序,譬如審核申請人的失業證明文件等,我們預計最快要到今年十月起才能發放現金津貼,涉及金額大約1億元。
但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和向低收入住戶迅速提供援助的需要,我們決定將這項措施簡化,透過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的現有資料庫,直接向每個合資格的職津住戶和設入息審查的學前和中小學學生資助住戶,提供一筆過的特別津貼,藉此減省審批程序,讓更多低收入住戶能夠更快受惠。
我們預計大約58 000個職津住戶及145 000個學生資助住戶將受惠於這項一筆過特別津貼。就職津住戶而言,其可獲的一筆過金額相當於兩個月的津貼額,而每月金額則按由2019年4月1日至財委會2020年2月21日批核最近一次提交(而最終獲批)的職津申請中獲批月份中的最高津貼金額。
至於學生資助住戶,他們會獲發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職津住戶的整體平均每月金額(即2,320元)的兩倍(即每個合資格學生資助住戶可獲一筆過4,640元(2,320元x2)的津貼)。這個「簡化版」的特別津貼,預計整體開支約為9億9,000萬元,是之前1月份所建議的9倍。受惠住戶無需提出申請就能自動獲得特別津貼,我們預計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能夠在4個月內開始發放款項。當然,4個月時間仍是偏長,我們仍會努力,越早越好。
如何支援所有失業人士?
在過往的立法會大會和人力事務委員會會議,多次有議員提出成立失業援助金,我皆表示若大家認真想成立失業援助金,必須一同討論失業援助金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關係,以及相關的供款問題,世界上沒有一種失業援助金是既不需要供款亦不需要入息/資產審查的。不過,至今仍沒有人願意認真討論上述問題。
近大半年,經濟下滑,失業率逐步上升。坊間要求成立失業援助金的聲音越來越多。近日,我曾與不少議員會面,商討防疫抗疫之計。其中,有議員提出可否設立失業援助金,幫助所有失業人士。但事實上,如果設立一個全新的失業援助金以涵蓋所有失業人士,將會涉及大量行政程序,例如申請人需提交他們的基本身份及住址證明、曾就業與失業的證明文件等。此外,更要建立新的電腦系統、招聘人員處理和審批申請、建立津貼的發放機制等等,估計整個工序完成都已是2021年,才能開始發放金額。但很不幸,由於疫情影響之大,我們的經濟和就業情況已經變得非常嚴峻,所以我們的措施必須從簡,否則低收入家庭的情況便會更惡劣。
所以,我們的當前急務是聚焦支援低收入的家庭,讓他們能夠盡快獲得款項,一解燃眉之急。就算成立「臨時」失業援助金,也是遠水不能救近火。由於疫情的影響非常廣泛,失業、開工不足、放無薪假、因要被強制檢疫14天等等,影響既深且遠,受影響的行業及僱員亦十分之多。當然最嚴重及最多人受影響的是零售、飲食、旅遊和運輸業,它們的上下游行業亦同受影響。剛獲財委會通過的防疫抗疫基金,較為集中援助的是由2019年下半年已深受影響,至今面對疫情這更大一浪衝擊的有限數個行業。下一步,便要待財政司司長公布的紓困措施。
措施2——支援幼兒中心
為控制疫情擴散,幼兒中心服務已經由1月下旬起長時間暫停,更可能有父母在目前的經濟環境面臨財政困難,當中不少可能不得不選擇為子女退出服務。面對收入大減,部分幼兒中心可能無法維持營運。為協助幼兒中心解決財政困難,我們建議向資助及非資助幼兒中心(包括附設於幼稚園的幼兒中心)提供一筆特別津貼,包括每月2,100萬元予258間受資助的幼兒中心,涉及約5 000名兒童;及每月3,400萬元予299間非資助的幼兒中心,涉及約16 500名兒童,即每月5,500萬元或為期4個月(2020年2月至5月)合共2億2,000萬元。津貼額將會根據每間幼兒中心在服務暫停前的學生人數及服務形式(全日或半日)釐訂。這項措施亦是有鑑於2003年沙士一疫中,有幼兒中心因財困而結業,繼而引致往後十多年幼兒照顧服務嚴重短缺給我們上的一課。
我明白大家對疫情感到焦慮和憂心,甚至引起一些恐慌的行為。不過,特區政府希望透過防疫抗疫基金一系列措施,可以令市民的生活盡快回復正常。當然政府仍然需要市民的盡力配合,大家時刻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以預防個人受到感染和防止病毒在社區擴散,並盡可能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最後,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像當年我們對抗沙士一樣,全社會同心抗疫,戰勝這場疫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