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年度《財政預算案》彰顯政府對安老及康復服務承擔

2017年02月26日

最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再一次在福利範疇大力投放資源,不但2017-18年度經常開支大增接近100億元(95.2億元)至733億元,更利用超乎預期的盈餘,以前瞻性方式預留300億元以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實在令我和我的同事們,感到十分鼓舞。

在2017-18年度,我們會利用新資源在福利範疇推行多項新增及改善服務,所涵蓋的服務範圍包括社會保障、康復服務、安老服務、家庭及兒童福利及扶貧。

至於300億元的預留撥款,突顯政府在有關方面的承擔。特別是預計將完成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和日後《康復計劃方案》將提出一系列需要額外資源推展的措施。

事實上,本屆政府投放在長者的資源持續增長,單計社會福利、醫療服務及社會保障幾方面,已經由2012-13年度的436億元增至2017-18年度的753億元,幾年間增幅超過七成,佔2017-18年度政府經常性總開支的20.3%。

正如我在月初分享過,為加強安老服務的中長期規劃,由安老事務委員會(安委會)主席林正財醫生領導籌劃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報告預計於今年第二季完成。計劃方案涵蓋長者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要。政府在制訂相關政策及措施時,會充分考慮《計劃方案》的建議。今次財政預算案的預留巨額的撥款,無疑為未來實施方案中可行的建議注入強心針。

與此同時,政府近年亦不斷增撥資源加強康復服務,該範疇整體的經常性開支由2012-13年度的233億元增至2017-18年度預算開支的315億元;相比2007-08年度的166億元,增長差不多一倍,我前一兩個星期亦已跟大家分享過一些近年新猷。

為加強康復範疇的長遠規劃,政府會在安委會完成制定《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後,參考相關經驗,開展制定《康復計劃方案》的工作,《財政預算案》預早為此撥備資源,正顯示政府對持續提升康復服務的承擔。

正如我多次強調,我們一直不失時機地持續加強安老配套。不同長者有不同的需要,新一代長者無論教育程度和身體狀況整體都比以前有所提升,我們必須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讓長者有更多選擇,切合自己的需要。除了持續加強傳統模式的服務,我們亦與時並進,以開放和創新的思維,積極以先導計劃的形式開拓新服務。

舉例說,社會福利署(社署)剛展開邀請合資格長者參加下月推行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計劃採用「錢跟人走」的原則,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顧服務的長者提供一個額外選擇,讓他們可從合資格由非政府機構營運或私營的安老院中,揀選切合他們需要的院舍服務。試驗計劃會在2017-19年分階段推出共3 000張院舍券。

推行試驗計劃完全不會令現有服務減少。政府正繼續多管齊下增加安老服務名額,社署在25個發展項目及「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均已作出規劃,在未來五至十年內,預計可新增約9 100個安老宿位(包括資助及非資助宿位)及約2 800個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此外,「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亦將提供約8 000個康復服務名額,連同規劃中的36個發展項目,在未來五至十年會增加約14 400個康復服務名額。

「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是我們的安老服務的策略方針。在持續加強固有模式的服務的同時,我們正引入更靈活的新服務模式。舉例說,現正推行的第二階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隨著用家開始掌握其優點,反應漸趨踴躍,透過獎券基金撥款,我們已為計劃共投入超過10億元。我們會額外撥款,增加2 000張,使計劃的服務券數目增加至5 000張。

2017-18年度財政預算案亦建議增撥2億5,300萬元的經常開支,以加強對長者的照顧,提供資助安老宿位和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以及改善現有合約院舍的服務,並增加療養照顧補助金及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補助金的撥款。

上述只是部分新猷,還有其他一系列與長者福祉有關的措施,包括優化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即增加一層高額津貼;以及放寬現行津貼的資產限額)、為方便長者回鄉養老,在「廣東計劃」下再一次性在一年時間內豁免已經移居廣東省的合資格長者須在緊接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最少一年的規定,並推出「福建計劃」,向選擇移居福建省的合資格長者每月發放「高齡津貼」等。

談到津貼,《財政預算案》建議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一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包括廣東計劃)、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並首次把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交津)亦納入作出相若的安排。上述社會保障的一次性額外金額預計涉及開支約35億元,受惠人數預計最多約124萬人。至於低津和交津的一次性額外金額預料涉及開支共約1 億200萬元,約35 000個低津計劃的家庭及約48 000名交津計劃的申請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