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長者與退保

2017年08月27日

不論是上一篇網誌提到的長者犯罪率下降的情況、過往政府公布的貧窮狀況報告、反映收入不均的堅尼系數,或是討論退休保障,都會涉及長者貧窮的問題。

退休長者數目增加,特別是一老或二老家庭數目的增加,由於他們沒有固定工作收入,在政府統計處收集的資料中,便出現了愈來愈多低收入,甚至是零收入的住戶,是導致堅尼系數所反映的收入不均現象持續惡化的原因之一(註:2016年堅尼系數為0.539,2011年為0.537)。而當收入不均的情況持續惡化,用相對貧窮概念的官方貧窮線劃分,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人口的比例便會增加,在人口有增加的情況下,貧窮人口便會進一步增加;再加上人口高齡化下長者人數上升,貧窮長者的數目亦會增加得更快。這些都是統計上的現象。

當然,長者貧窮不是單看統計數字的問題,而是必須正視和予以改善的社會現象。上述的解說只是說明在統計數字上,人口高齡化,與堅尼系數的上升,對於生活在官方貧窮線以下的長者數目增加的關係。事實上,縱然長者貧窮的數字會有高估,不少長者在經濟上的確是生活困苦的。正如我上周指出,無論政府和民間都認同應透過適切措施紓緩長者貧窮。

爭取成立全民養老金的人士中,不少指出設立全民養老金便可解決長者貧窮的問題,甚至指政府不成立全民養老金,便是罔顧長者貧窮的現況。對於這一個論點,我至今都覺得有些似是而非。大部分民間倡議的全民養老金都是每月3,000元至3,500元,3,000元至3,500元又如何解決貧窮長者的生活呢?以2017年6月30日的水平,申領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單身長者(60歲或以上),平均每月領取6,115元。綜援的水平是香港基本的生活需要,甚至有人(註:大多是爭取成立全民養老金的朋友)批評綜援水平不足。換言之,3,500元是不能滿足長者在香港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以現時綜援制度來說,長者領取綜援後便不能領取其他社會保障的現金福利,即是就算香港成立全民養老金,領取綜援的長者都不會獲益。而全民養老金的倡議者,亦都不是要求給予領取綜援長者額外的養老金。

有關活動圖片

如上圖所見,成立全民養老金,除了領取綜援的(佔長者的12%)沒有任何額外得益,及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佔長者的37%)的只有少許額外收入之外,最大獲益者,將會主要是只領取高齡津貼(即生果金,佔長者的20%)及那些連生果金都不領取的人士(佔長者的28%)。

對於貧窮的長者來說,綜援是解決他們貧困最基本亦是最有效的制度。當然,由於綜援計劃在香港社會上存在着負面標籤,令到部分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因此而卻步。所以,若要減低長者貧窮,我們是否應從如何減低綜援制度的負面標籤入手呢?

上屆政府決定改善長者生活津貼,包括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每月(現時金額)$3,435元,和坊間倡議的全民養老金水平(每月3,000元至3,500元)相若。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在明年中實行後,應可紓緩長者貧窮的情況。

上文提到退休長者由於沒有固定收入,所以容易被納入低收入的貧窮戶。不過,不少低收入的長者擁有可觀的資產,例如自住物業,或是退休時領取了一筆公積金。

現時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的「安老按揭」計劃,便可幫助長者把自住物業部分價值變成穩定的收入,選擇之一是可以領取金額直至百年歸老,而且可以繼續住在自己的物業之中。

此外,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亦計劃在明年中,推出公共年金計劃,讓長者可以將積蓄演化成穩定的每月收入,直至百年歸老。當這項計劃逐步推廣之後,連同明年中推出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長者的數目相信會下降。不過,要反映在日後政府公布的貧窮狀況報告便要等到2019年(註:2019年才會公布2018年的貧窮情況),而對堅尼系數的影響,便要到2022年才知道了。(註:202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要到2022年才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