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勞福筆記(五)
2020年3月29日
每年到這個時候,政府都要忙於處理排山倒海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特別財委會)提出的問題。今年不同的是,要同時處理很多與疫情有關的工作和會議。「好彩」的是今年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要回答的問題數目,竟是8年來最少,更比去年少了28%,不過仍然有977題,執筆之日計算,「緊守」以政策局所收到題目數目的第一位。
今年另一個不同之處是由於不少同事在家工作,大部分的處理工序都電子化了。要答一條問題要經過多少程序呢?不計分配問題和過程中的行政支援,例如一題與安老服務有關的問題,首先草擬答覆的可能是社會福利署的一位社會工作主任,完成後交高級社會工作主任、總社會工作主任、助理署長、副署長和署長,然後交勞福局的一位助理秘書長、首席助理秘書長、副秘書長和常任秘書長,然後來到我手上作最後審批。答每一條問題用了多少公帑?政府於2015年曾估計,用於回答每一條問題的資源約為4,500元。
對我來說,審批近千題(去年是1 350題)的答覆,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溫習」不少勞福政策與開支的資料和細節。事實上,我以前在大學工作時,每年都會翻閱特別財委會問題的答覆,當中有不少十分有用的資料,有助政策研究的工作。我在2004年離開立法會後,亦不時會透過民主黨的立法會議員,問一些有助政策研究的資料。稍後,我會分享今年眾多問題中的一些有用資料。先跟大家分享一些花絮。
今年首選有趣的問題是有關上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撥款200億元購置物業作為提供地方營辦社會福利設施之用。有很多議員(不論建制與非建制)都問購置物業的進度,當中一位更問還用剩多少錢。難道立法會議員真是不知道,至今財委會還未通過這個撥款項目嗎?這不是唯一一個屬上年度《財政預算案》而至今仍未獲通過的財務建議。又如兒童事務委員會已成立近兩年,一個負責有關政策以加強委員會秘書處支援的首席助理秘書長職位,仍未獲財委會通過,而兒童事務委員會亦快要換屆了。
最令政府同事們工作「效率提升」的問題,是一些與往年一模一樣的問題,部分更可能忘了改年份,照抄往年的問題再問一次,如此一來答案當然亦只可以是原封不動。不過,我都曾多次懷疑自己有沒有看錯,為甚麼還要回答上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問題,太多似曾相識(déjà vu),會感到有點混淆。本來,問題用了「去年」、「來年」的字眼便不需要每年都更改年份,但有一個問題問「上年度」的一個「新」項目,而這個項目其實是在2013年推行,所以「上年」已是2013年。時間雖則過得很快,但2013年卻成為「永續的上年」了。
有關安老服務的特別財委會問題可算是勞福局範疇中最多的一環,當中有不少詳細資料的確有助於政策分析。舉例來說,從一些有關安老服務的答覆中,大家可獲知由2015年至2019年,津助/合約安老院增加了8間,即平均每年只有兩間,一般而言每間安老院的資助宿位約為100個。過往我都多次提到興建一間資助安老院,由物色地點到完成興建,往往要7至十多年,所以上述的8間安老院的興建起動工作,都是在再前一屆、甚至更前一屆政府所啟動的。就如今年啟動19間安老院的興建工作,到落成和入伙可能已是下一屆甚至是再或再再下一屆政府了。
從另一些問題的答覆中,大家又會知道在過往4年,平均每年約有15 000名符合入住安老院資格的新申請者。當然,在其他問題的答覆中,大家會看到每年有多少名已入住資助安老院的院友離世、有多少名輪候到他們卻因種種原因又選擇不入住,或是在輪候期間已離世等等細分數字。只要將眾多問題的答覆整合分析,便能了解安老宿位的供求變化和趨勢。不過,結論都十分簡單,不論政府如何努力,就算以後每年都可以像今年啟動19間資助安老院的興建工作,都仍只是在「追落後」。況且上述需求的增幅在歷史上並不算高,亦可算是十分穩定,但20年後的每年增幅更會是今天的4倍或以上。
當然,就如2017年公布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所指,長遠策略除了修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以加強規劃工作外,更需要加強家居與社區支援服務,以及改善長者健康與加強健康管理,以延長長者的平均「健康壽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