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變化與勞福政策
2021年1月31日
前言
最近有新聞報道了香港最新的生育與死亡數字,令我想起要整理和分析一些香港人口變化資料,以及其對未來勞工福利政策的一些意義。2020年的全年數字會在2月18日公布,屆時「新正頭」討論生死問題,有人會覺得不大吉利,所以選擇今天和大家分享。
政府對生育政策的立場
雖然,我明白到當人們對政府政策有誤解時,不論政府澄清多少次,有誤解的人總是會看不見聽不到,不過還是要不斷澄清,減少誤解,避免以訛傳訛。其中明顯的例子便是政府對生育政策的立場。
政府並沒有鼓勵生育的政策。香港特區政府的人口政策文件──2003年及2014年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文件中──皆沒有提出鼓勵生育的政策;2015年1月發表的《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的序言中,亦重申「我們無意干預個別家庭生兒育女的決定……」。在延長法定產假的立法工作中,我亦多次表明建議14週的產假是為改善女性僱員的法定勞工權益,亦看不到將法定產假由10週延長至14週對生育率會有任何明顯的影響。不過,我還是經常聽到社會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指有關政策的目標是鼓勵生育,更有議員批評這個所謂「政府政策目標」不切實際。
當然,社會可以繼續討論香港政府應否鼓勵生育。一會兒,我會分析香港的出生與死亡數字,但應否鼓勵生育是另一個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放遠目光,看看關於人口的大圖畫:現時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約七千萬,不少估計在未來十年,人口會增加至九千萬至一億。全球人口現時約有78億,估計到這個世紀末會增加至109億。不論是地區或是全球的未來食物和水資源都會是一個大挑戰。個別國家或地區是否仍要力爭提升本土生育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香港的生育數字
我在2018年8月12日,以「香港可能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地方……」為題,分析2017年的數字。不過低處未算低。香港的新生嬰兒數字持續下降,由2014年1的61,290下降至2019年的53,168,減少了13%。單是2020年首11個月的新生嬰兒數目,便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17%!這明顯是於2019年下半年的香港社會不穩定,導致九個月後的生育數字大幅度減少。
另一個影響生育數字的現象便是結婚的數字:雖然2020年鼠年是雙春兼閏月,但香港2020年首11個月的註冊結婚數字,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超過4成!加上2020年的疫情及經濟情況,2021年香港的生育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不過,回看2005年的本地婦女生育數字回升,可能是由於2004年7月開始經濟回復正增長的關係。只要香港經濟環境轉好,2022年或許生育數字會有所提升,到2024年龍年的龍子龍女出世,數字亦會反彈。
這些數字有甚麼重要性?我們未來數年的幼兒及學前服務的需求會下降,2026年的小一入學,一年之間減少了近七千人,以平均27人一班計算,都少了259班學生。2038年的大學收生會面對大挑戰,2042年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巿場的數目會明顯下降。從另一個角度看,2020年新生嬰兒的父母壓力會少些,不論是小一派位、中一派位及入讀大學,都不會如此「緊張」。今年出生嬰兒的父母壓力可能會再低些,所以有生育意願的夫婦,現在努力還可以趕到2021年的「尾班車」。
香港的死亡數字
香港人口高齡化,死亡數字逐步上升是預期之內,2019年的死亡數字是48,106,平均每天有約132人離世,較2009年上升了18.7%。2020年首11個月是46,414,即平均每天有約139人離世,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4.4%。2020年死亡數字,最特別的地方是首次超越出生數字,即首11個月的40,369名新生嬰兒。
勞工及福利局亦會關注到在資助安老院舍服務的死亡數字。我當初以為由於疫情關係,大家都佩戴口罩,每年的流感高峰在2020年沒有出現,或許資助安老院服務的死亡數字會下降。但事實並非如此,下表顯示2015年至2020年的有關數字: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
資助安老宿位逝世長者數目 | 4,477 | 4,382 | 4,511 | 4,678 | 4,957 |
粗死亡率 | 17.2% | 16.6% | 17.0% | 17.4% | 18.2% |
輪候資助宿位逝世長者數目 | 6,104 | 6,259 | 6,866 | 7,045 | 7,024 |
粗死亡率 | 17.8% | 17.0% | 17.4% | 17.3% | 17.9% |
上表可見,不論是現時資助安老宿位的長者,或是輪候資助安老宿位的長者,在過往五年的粗死亡率都是在17%至18%之間,但在2020年兩組的粗死亡率都有明顯上升2,而居於資助安老宿位長者的粗死亡率更升破18%,每天都有13.5人死亡。
若由於流感個案大幅度下降,而新冠病毒感染率不高的情況下,不論是居於或是輪候資助安老宿位的體弱長者的死亡率都上升,便很大可能是其他因素導致上升。我們都知道在疫情期間,院舍除體恤原因及公務外,一律不得探訪,居於社區的長者亦社交減少,這都會對長者的精神健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甚至營養不良,都會嚴重影響長者健康。這是今次抗疫工作的一大挑戰。外國有研究顯示,在安老院每兩名死於新冠病毒病的長者,便有一名長者因孤獨而死亡。雖然香港的情況,不盡相同,而且我們亦投放了資源協助院舍運用資訊科技,讓院友可以與家人保持一定程度的聯繫,但我們亦應引以為戒。
後語
未來的疫苗接種、病毒檢測能力提升、檢測費用下降等等都有助我們考慮如何有序及安全地逐步恢復安老院探訪。全面回復社區安老支援服務,讓長者的精神健康得以改善,亦是我們未來重要的工作。
1 2004年至2012年,「雙非」嬰兒數目不斷增加,至2013年才停止了丈夫並非港人的內地婦女安排來港生育,所以由2014年的數字說起,較為清晰。
2 兩組數字在2020年和2019年的差別都達至統計上(P<0.05)顯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