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来挑战的安老服务发展
2020年10月18日
前言
在今年10月4日的网志中,我借用政府统计处更新的未来50年人口推算,重新提到人口高龄化,特别是「高高龄」的挑战,这其实是2017年9月10日网志的更新版。不过,引来批评指我只分析,没有提政策建议。翻看我过往3年的网志,就有关人口高龄化挑战的政策讨论,原来已有20篇!当然,最详尽的是2017年公布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方案》)。当年,有朋友笑我未当官员时提出了《方案》中20项主体建议、数十项具体建议,当上官员后则负责落实、优化、推进及执行。我当然不会再重复写20篇,不过亦需要「适时」更新及进一步优化。在过往20篇的网志中,最主要处理的是两大挑战:一是提供服务处所的增置,二是照顾的人手。今日的网志,我会提到第三个重要挑战。
提供服务处所的增置
在安老服务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提供津助安老宿位。在过往的网志中,我已指出,在近年增加的津助安老院,每年约为二至三间,而这些院舍大都是在最少八年前所启动的项目;不过以现时每年需求的增幅,我们需要平均每年增加七至八间安老院,所以大家可以预期,轮候安老院的人数在现届政府期间只会不断增加。
过往,我亦提到两个令人「惊恐」的数字:若依现时需求模式及未来人口高龄化的速度,我们未来40年要兴建1 200间津助安老院,单是2037至2047年的十年间便要额外建458间。所以,一是尽办法兴建安老院,二是改变需求模式。过往讨论不再重复,这里只简短总结:前者是「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寸土必争」的长、中、短期策略,以及由2019-20年度开始,五年内每年增加买位1 000个名额,相等于五年内增加50间津助院舍的宿位数目;后者便需循家居及社区照顾、长者健康管理与改善,以及乐龄科技发展与应用三方面配合。
有两项工作与处理安老院宿位不足有关,而我过往甚少公开提及:一是如何突破安老院只可设置于楼高24米以下的限制,二是如何鼓励私人发展项目兴建安老院。24米的限制要求主要是基于消防安全考虑,如何突破有待探讨可行方案。在鼓励私人发展项目兴建安老院方面,现时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在卖地条款加入要求,这是近两年所采用的方法,有关例子有好几个,可参阅政府提交立法会福利事务委员会的相关文件;第二个方法是豁免安老院面积的地价,这政策已实行17年,成功例子至今仅有一个。在过往20年的政策讨论中,还有一个方案至今政府仍未接纳,就是豁免安老院所占面积计算于有关地积比率限制条款。政府应否重新考虑?大家可提意见。
照顾人手不足的挑战
在过往多份网志中已提及这项挑战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越难应付。当然,亦是要「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在上述《方案》中有更详尽的讨论和建议,过往的网志中亦最少有十篇曾提及,这里不再重复讨论,重点包括:提高工作条件(包括薪酬)、改善行业形象、加强吸引年轻人加入、乐龄科技应用,甚至增加输入外劳等等。
公共财政的挑战
在过往三年来,我都没有提到这个挑战;但这个挑战的讨论,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亦是这个关注,才有上述有关如何吸引发展商兴建及营运安老院的讨论。其实我参与有关讨论亦有近20年,只不过在社会上这个讨论并不热烈。
2014年3月3日,时任政府的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发表报告,提到政府未来会面临结构性赤字,原因之一便是人口高龄化。虽然,我于同年3月9日刊登于明报的一篇文章「自我击破的预言 亦有自我应验的成分」,既有批评分析上的假设,亦有肯定其重要性。只要大家留意2012-13年度政府安老服务的营运开支为49亿元,2017-18年度是75亿元,五年内增加53%;2020-21年度的预算是近123亿元,即在三年内再增加近64%。正如过往及上述分析,开支增幅不断地提速,亦只是在追落后,未来的挑战会更大。由于这涉及政府财政部分,我作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不便多讲,只能点到即止,上述《方案》亦有提到在安老服务未来应走的方向。不过这不单是政府财政的问题,而是整个香港社会都要面对的问题。
有另一个直接与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及社会福利署有关的财政问题,便是兴建资助福利服务设施。这个问题在过往一年多才开始浮现,而坊间没有讨论,我们亦正探讨未来解决的方向,未有方案。在2019年10月27日的网志中,我已提到在2019-20年度,我们启动兴建19间安老院,是香港有史以来启动兴建安老院最多的一年,亦已超过2012-13至2016-17五个年度的总和。事实上,这是连续第二年的破纪录;上述所提到刚浮现的问题,便在2020-2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公布的奬券基金账目出现。
当中有几组数字十分重要。第一是预计到2020年3月31日尚未支付的总承担额为109.5亿元,较2019年3月31日尚未支付的总承担额增加了22.6亿元;第二是预计2020-21年度的赤字是23.9亿元,相比预计收入只有22.5亿元。2020-21年度的预计支出是46.4亿元,是五年前(2015-16年度)9.4亿元的5倍。虽然,表面上截至2021年3月31日预计结余仍会有212.5亿元,不过减去上述2020年3月31日的总承担额109.5亿元,剩下可动用的结余,以2020-21年度的赤字计算,用不到几年。由于现时收入约四成来自基金结余的投资回报,当赤字持续出现时,结余减少,回报减少,收入减少,赤字便会增加,「干塘」更快。过往及上述提到的未来服务需求增加会加速,需要由奬券基金拨款兴建的设施只会有增无减;加上今年的疫情,六合彩停顿半年有多,奬券基金收入估计会大幅减少。这是劳福局亟需要探讨解决方法的问题。
小结
这篇网志已超过2 000字,亦要收笔,当然批评者又会说「只讲这样,不讲那样」,有心者则会逐回细阅一同探讨。下回将会谈在粤港人,是「回港」还是「在粤」安老的问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