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最低工資調高至每小時37.5元
2019年04月28日
「翻舊帳」
可能由於我是今屆政府才加入問責班子,在過往我有不少公開言論,都成為「翻舊帳」的材料。不過,「翻舊帳」都有其選擇性。就如我在2018年5月13日的網誌中指出,不少人都會指出我在1999年對推行法定最低工資的意見,但又沒有理會我在2010年的立場。上述網誌便描述了當年立場的背景及分析,這裏不重複。若要「翻」我的「舊帳」,亦可以找來2013年9月23日南華早報有關一個研討會的報導,當中引述我的說話:「若以國際的比較,香港的法定最低工資應為每小時60元,但在政治上及經濟上當然不可能一蹴即至。(意譯)」
這個60元的說法,在2014年2月24日刊載於香港電台通識網,以「法定最低工資應是多少」為題的文章便有清楚的說明—當時的法定最低工資為30元,若以台灣的法定最低工資的購買力為比較,香港的法定最低工資便應是60元。不過,同一篇文章亦指出若以綜援二人家庭的平均水平作比較便應是39.5元;而若以一人平均養1.9人,法定最低工資便應是37.5元。以前作為學者,我當然有發表研究與分析言論的自由。作為政府官員,則不是個人意見如何的問題,而是要按機制辦事。而且,在最低工資委員會進行有關檢討工作時,我更要避免表達個人意見,讓委員會可以獨立地進行檢討的工作。
制定最低工資的機制
最低工資委員會在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時,會參考最新社會經濟及就業情況、工資數據、就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可能影響作出評估,以及社會各界及不同行業對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相關意見。2018年10月底,最低工資委員會向政府提交的報告及建議,經過了近半年時間才完成所有相關程序,可以於今年的五月一日,將法定最低工資由34.5元調升至37.5元,增幅為8.7%,亦是歷年最大的增幅。這是勞資雙方得來不易的共識,亦可以說資方大體上能接受一個稍為高於通脹的增幅。
調整法定最低工資的影響
雖然今次的調整有8.7%,據估計對平均通脹的影響只約為0.1%,但對於不同的階層及行業的影響則有所不同。由於領取法定最低工資的行業以清潔與保安為主,相關影響例如業主要付交的管理費增幅便會較為明顯。雖然據估計領取最新法定最低工資的勞工只佔約2%至2.5%,由於「連鎖」效應或是「水漲船高」,其他低薪的工種的工資,都會有向上調升的壓力,這對其他行業如飲食及零售都會有影響,對於基層的消費者的影響,便會較對高消費者的影響為明顯。
法定最低工資的執法
有關法定最低工資的宣傳、公眾教育及執法工作,由勞工處負責。可能是由於法定工資已實行了有近8年時間,社會人士普遍對法定最低工資應已十分認識,近年涉及法定最低工資的申索聲稱個案,由2014年的85宗,減至2018年的19宗。當然,我們希望每位老闆都能留意到法定最低工資的調整,給予受惠的員工,相應的薪酬調整,避免誤犯法例。
後語
在上述南華早報的報導中,亦描述了我對法定最低工資與貧富懸殊關係的看法,即在香港主要依靠巿場的運作來決定收入的分配,而唯一可以影響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便只有法定最低工資。正如上述所指,今次法定最低工資的調整是歷次最高的,加上其連鎖反應,理論上對減低收入不均及減少貧窮的在職家庭數目會有一定的作用。不過,前者影響的評估要待2021年的人口普查後才可得悉,後者影響的評估則要待2020年底完成的2019年貧窮狀況分析,才可知曉了。而在2021年人口普查之前,仍應有另一次的法定最低工資調整。面對著全球(包括香港)貧富懸殊不斷加劇,香港的勞資雙方,在下一次的檢討中,能否有共識達到一個可以紓緩貧富懸殊加劇的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呢?便要大家一齊努力了。